近日,在两会上政协委员洪洋建议“取消公摊面积”,此事一经公布迅速引起了网友们的热议,公摊面积真的能取消吗?房价会不会上涨? 民众对“公摊”的积怨有多深?看看提议冲上热搜的速度就知道,阅读量更是达到2亿多。 一直以来,公摊多少面积就是团迷雾,哪些区域属于公摊,哪些区域不属于,是否重复收费?好像从来没有一个专业机构在业主的监督下清楚测量每户的公摊面积。 公摊面积还衍生出一系列不合理收费,如物业费、取暖费等,这些费用都是按公摊后的面积收取,在住宅寿命期,几十年的积累又是一笔巨额的冤枉支出。 当然,“取消公摊面积”,网友也担心开发商会不会在别的地方把钱加回来,房价是否会随之上涨?毕竟买的没有卖的精这个道理大家还是懂的。 不过,有网友也给出了建议,表示“取消公摊面积的同时不能上调价格”,毕竟羊毛出在羊身上,大家作为韭菜早就被割怕了。 据了解,公摊面积来自于香港,最初由香港富豪提出,因为当年的香港售房只能一整栋出售,所以就把房子分成一套一套,按套买,公共面积公摊。 然而,等房子真正的按套买,公摊面积可以取消的时候,李嘉诚已经成为香港地产界的大佬,彼时的他觉得这个玩法不错就大力推广,从而大陆也引进了一套方法。 我们在买房的过程中,经常会听到公摊面积这个词,那所谓的“公摊面积”你了解吗?如何计算? 1.像我们所理解的公摊面积=商品房建筑面积+套内建筑面积(套内建筑面积=墙体面积+阳台建筑面积)。 买100平的房子,每平2万,25%的公摊就意味着50万没了,算了下,那这保安亭也是够贵的。 一般来说,高楼层楼梯高度越高,公摊面积越大;电梯少户数多分摊就少,电梯多户数少分摊就多;房子大公摊大,房子小公摊小;公共设施越多,公摊越大。 取消公摊面积如今已是“民心所向”,但平心而论,取消之后购房者真的能从中受益吗? 据了解,重庆几大主城区取消公摊面积快20年,重庆网友反应其对总价影响不大,并没有因为按套内面积就降低了房价。 对于开发商来,不过是算法不同的问题,房地产估价主要有成本法、收益法、市场比较法,取消公摊面积本质上并没有区别。 好处:购房面积变得透明;得房率高;物业费减少;运气好单价不变,总价变低等。 坏处:公摊面积落入开发商手里,支配权利由开发商决定;公共资源福利取消;运气不好单价上涨,购房成本照样不减等。 对于购房者来说,走廊部门、低楼层露台部分都是公摊,然而走廊不能放置鞋子,露台被低楼层独自使用,但这些都需要花钱购买。 对于开发来说,楼栋越高,公用面积占比越大,建造的公摊部分越大,总价照样不变,然而业主却得为这些买单,不怪购房者痛恨。 当然,如果将实际的公摊面积成本核算到实用面积之中,让公摊面积变得透明化,那还是比较靠谱的。 在如今的楼市环境下,期房存在一定的风险,交了钱却拿不到房产证,更有甚者连房子都收不到,哭诉无门者大有人在。 ▍原创声明:本文为密探原创作品,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授权联系微信(nnmt011)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责任编辑:admin) |
- 自助预订快捷超值

境外拨打:+86 20 28866999